本文目录
1、最初只是象征性地将身边的物体,描绘成简单含意的记号或符号,经过传播和不断完善,正在逐步形成以象征性图形为主的表现有多种复合寓意的视觉传达形式一一标识。从符号、象形文字到汉字的发展过程中,有些符号正在消失,有些则保留下来成为特定的标识。
2、早期药铺带有行医功能,大的店铺还可以充当医坊作用。它的标识导向多以幌子或者招牌的形式出现。直接将药品及与药品有关的器具实物,或者以药品及药品有关的形象、器具制成模型、旗帜等悬挂于药铺前端,又称幌子。将药铺的名字、字号做成牌匾挂在铺前,又称招牌。幌子的出现要略早于招牌,药店的幌子多为木板制成一串膏药模型。见图3-5。战国时期的扁鹊、三国时代的神医华佗,他们的名号和头像都曾作为医蟠的标识,悬挂在医馆门前。游方郎中用来存放药品的器具—木葫芦本身的含义也就演化成了祛病化灾的象征符号,神医们的悬葫济世的神像更是广布在各地郎中的中堂供奉。
3、发展到宋代时期,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标识批量印刷于商品的包装和广告。明清的标识题材喜欢利用一些通俗、有群众传播基础的吉祥图案。出现了多样化的图文并茂的标识。标识中的文字和图形,除代表商品质量或特点外,还寓有祝福、喜庆等含义,如药铺常用“鹤鹿同春”、“寿星”以迎合和满足大众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创建于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药铺,以“扶贫治病”为经营理念主导,贯彻“炮制虽繁,绝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绝不敢减物力”的准则。在经营行为规范方面始终以“仁”为准则,穷人买不起药,同仁堂免费奉送,晚上买药送一盏灯笼。在视觉识别方面,将药铺名“同仁堂”三字统一使用在字号牌匾、药材包装纸、仿单等上面。见图3-6。但是,总的来说,这种以药铺、医坊字号为标识的做法及标识的形式,自北宋延续到清,基本上没太大的改变,直到鸦片战争
4、后,大批洋货在中国的倾销,才使情况发生了转变。
1、红十字标志是国际人道主义保护标志,是武装力量医疗机构的特定标志,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它是红十字运动的象征,体现着当今世界的人道与同情,它的存在和正确使用,对于执行人道主义保护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寓意为:
2、保护性——红十字标志的保护性使用,是指在武装冲突中、冲突各方对依照本办法的规定佩带红十字标志的人员和标有红十字标志的处所及其物品、医务运输工具,必须予以保护和尊重。
3、标明性——表明这是与红十字运动有关的人或物。带有这一标志的人和物,在法律上既亨有权利,同时也承担义务。权利是受到一系列法律的保护,义务是遵守该标志对他们行为的种种限制与约束,避免主动参与任何敌对行为。
4、医疗机构红十字标志主要有下列含义:保护性--表明这是一个受到国际人道法保护的人或物,不应受到攻击的人或物。标明性--表明这是与红十字运动有关的人或物。带有这一标志的人和物,在法律上既享有权利,同时也承担义务。权利是受到一系列法律的保护,义务是遵守该标志对他们行为的种种限制与约束,避免主动参与任何敌对行为。红十字标志的含义,决定了标志的神圣性。红十字标志设计的图案和色彩既简单又鲜明,意在给人一个非常清晰的视觉符号,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将上述信息迅速传达出去,并被迅速理解,不致发生歧义。因为它主要是在武装冲突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红十字标志除它自身的含义外,并不传达任何其他信息,更不传达任何含有政治意识形态和宗教特征的信息。红十字标志的由来在《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在某个战斗中,如果一面黑旗在高处飘起,就表示那里是急救站所在地,而且这个地方就被默认为不受炮火攻击。”这就说明在1859年的战争和以前的战争中红十字标志还没有产生。1863年2月在日内瓦成立的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考虑,鉴于战场救护工作的特异性,为使战争中受伤者一视同仁地得到救助,有必要采用一个形式简单、一目了然、易于识别的标志,来标明在战时用于进行医疗和救助活动的人员、车辆和建筑物;并认为,对于这个标志及其使用的具体规定应当以一项国际公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保证冲突各方尊重并保护佩戴这一标志的人员。因此,在1863年10月召开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上,该委员会几名成员就提出一项议案:以印有红十字的白色袖章作为医务人员的保护性标志。不过历史资料上没有充分说明采用这个标志,是否为了向瑞士国表示敬意(因为红十字运动诞生于这个国家),或者是因为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白旗表示停火的启示(加上一个红十字是为了避免产生混乱),也许是上述两种思想的结合。而1906年7月6日修订的日内瓦公约则明确规定:为对瑞士表示敬意,白底红十字之旗样,系将其联邦国旗翻转而形成者,留作武装部队医务部门之标志与特殊记号。此后,1929年7月27日和1949年8月12日修订的日内瓦公约都重申此规定。无论当时出于何种原因,参加第一次国际性人道大会的国家都同意采用红十字标志,把它作为所有参加战时医疗与救助活动的人员的保护性标志。红十字标志首次在战争中被采用是在1864年的普鲁士与丹麦之间的日勒苏益格战役。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乃至整个红十字运动很快就以此而闻名于世,产生了巨大的道义力量和法律效应,把各种人聚集到自己的旗帜之下。这里有一点必须指出:红十字图案的选择带有相当大的偶然性,而且当初确定选择这个图案的人并没有赋予它任何宗教意义。正如M·休伯著的《红十字的原则与问题》所说的那样:“无论亨利·杜南本人,还是他的合作者或日内瓦会议的与会国都没有想使红十字运动和红十字标志带上任何宗教烙印,也未曾想以任何方式使之与一种哲学思想相联系。”这就是红十字运动的特色。
1、“蛇杖”的形象,来源于古代希腊,在欧美各国共有两个版本,都用于医疗急救,另外,中国的一些组织机构也以“蛇杖”为标志。
2、在中国,救死扶伤的医疗机构,大多以“十字”为标志。但在其它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欧盟各国,医院和急救中心都广泛使用“蛇杖”作为徽标。蛇杖,在英语中称为Rod of Asclepius,是国外医疗救护车辆上常见的图形标识。
3、世界卫生组织标志是由一条蛇盘绕的权杖所覆盖的联合国标志组成。蛇绕拐杖是医学的标志和徽记,人们称之为蛇徽。
4、蛇徽由来已久,且有特定的意义。希腊伟大诗人荷马,在史诗中赞颂民间医生阿斯扣雷波为伟大的十全的医生。传说,他是公元前400年被奉为医神的阿波罗的儿子。阿斯扣雷波是一个庄严、文雅、慈祥的医生,他手持一根盘绕著灵蛇的神杖,云游四方,治病救人。
5、因为医术高明,为人善良,特别受人拥戴。后世出於对神医和灵蛇的崇敬,也为了纪念阿斯扣雷波,便以蛇绕拐杖作为医学标记,这就是蛇徽的来历。据说,神杖表示云游四方,为人治病之意,灵蛇则是健康长寿的象徵。
1、火神山医院标志主体图形是双手托着红十字。
2、设计师用红、白两色作为标志的主色,红色代表着生命力,白色代表被称为“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标志主体图形是双手托着红十字,双手合拢意味着呵护与关爱,既代表医护人员对生命的呵护,也象征着全国各地对武汉的支援,双手图案适当变形为火焰,贴合医院名字。
3、红十字传达出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四颗红心代表对病人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医院中文名字则采用兼具端庄秀美和挺拔劲健的郭沫若手写体。
4、医院标志的设计者是艺术与传媒学院的胡明老师。设计稿交上去之后,很快就通过了,胡明在此基础上又做出了医院标识系统的基础系统,便于公司尽快完成区域划分和指示系统的制作安装。这一套标识系统随后又被应用到“雷神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