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好的制度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我们该怎么拟定制度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供应室交接班制度(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1、值班者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区域的'工作准确、及时进行。
2、值班者应做到对各工作岗位负责,确切掌握各区域工作变化,认真填写各区域工作交接班记录。
3、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工作,好用过的物品,下班前写好交班记录。
4、每班必须按时交班,在接班者未到或未接清楚前,交班者不得离岗。
5、交接班中如发现问题,应立即查问,接班后发生问题,应由接班者负责,交接班过程中发生问题由交班者负责。
6、严格执行消毒供应室值班及交接班制度,无特殊情况不许随意换班,如需换班必须经护士长同意,并体现在排班表上。
7、物品交接应当面交清并登记签名,如数目不符必须查明原因,及时补充。
8、对特殊感染器械应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需先进行浸泡消毒、清洗、灭菌,并按要求进行相关的监测并记录,要做到有标识,有登记签名,有交接班记录。
1.严格执行交接班,认真做好交接班本的记录,核对好各种器械、物品的数量。双方当面交接、并签名。如器械、物品有误、不清,及时追查。
2.每班按时交接,清点物品。交班前应将各种器械、物品备齐。使接班者工作顺利进行。
3.检查消毒灭菌物品是否按要求分类摆放于无菌架上。各类器械物品是否粘贴灭菌日期,有效日期。不符合要求要重新处理。
5.接班时发生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生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1、遵章守纪,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不得在工作区域干私活、带孩子、吃零食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得私自调班、代班、换岗、擅离,如遇特殊情况向护士长申请。
3、着装整洁。禁止带耳环、戒指、染指甲、化浓妆,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4、严格区分去污区、检查打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工作人员不得相互穿梭。
5、严格执行各类器械、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干燥、润滑、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发放流程,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操作。
6、加强与相关科室联系,征求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7、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学习、培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
1、布局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辅助区域分为更衣室、办公室、卫生间等。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打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有实际屏障和明显标记。各区工作人员不得来回穿梭。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2、非无菌物品与无菌物品严格区分放置,设污染物品回收和无菌发放两个窗口。
3、工作区域地板及表面每日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去污区、检查、打包及灭菌区空气用紫外线消毒1小时,无菌物品存放区每日空气消毒机消毒两次,每次2小时。
4、回收、下送车洁污分开,每日用后清洗消毒,分开存放。拖布等洁具严格按区域分开专用,并注明标示,不得交叉使用。
5、朊毒体、气性坏疽及原因不明的感染病人使用过的器械、物品,严格按照特殊处理流程处理。
6、严格按照消毒供应室规范要求防护着装。
7、接触无菌物品前,包装操作前,接触污染物品后,脱手套后必须洗手和手消。
1、在护士长领导下,成立质量管理小组,责任到人,定期开展质量管理小组会议。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3、加强质量管理,及时发现履行岗位职责,遵守操作流程中出现的问题。
4、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提高质量水平。
5、对质量管理做出总结,并定期组织大家召开会议进行反馈。
1、去污区工作人员负责含氯消毒剂的监测,每日监测浓度、消毒时间、温度,并记录。对清洗消毒器每批次监测物理参数、运转情况,每年、新装、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及装载方法改变时进行清洗效果质量监测,并做好记录。
2、检查、打包人员负责清洗质量的日常监测,每月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
3、灭菌人员负责灭菌器的监测:脉动压力蒸汽灭菌器物理监测,每锅一次;化学监测,每包一次;生物监测,每周一次;BD试验,每天一次;大修、移位、新安装后,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和BD试验重复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合格以来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分析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后,灭菌器方可使用。并做好各项记录。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可发放。急用者五类卡合格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及时通知手术室进行召回。
4、无菌物品存放区人员负责环境卫生学及物品的监测:灭菌物品每月做一次抽样细菌培养,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每季度进行监测一次,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每月一次,空气监测一季度一次,并做好记录。
5、清洗、消毒监测结果和记录保留期限≥6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保留期限≥3年。
检查包装灭菌区是供应室三大工作区之一,也是三个工作区面积最大,管理最严格的地方。手打回复,我就通俗点说:检查包装灭菌区就是你说的检查包装区,位于去污区与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主要工作是:
1、检查:去污区清洗消毒后的器具在此区域进行检查,如未清洗干净,应返回去污区进行重新清洗。
2、包装:对清洗消毒合格的产品进行分类、打包、贴签、封包等作业。因为大多的器具都要再进行灭菌,需要进行用敷料或其它材料对器具包裹后放入灭菌器内。
3、敷料管理:现在很多医院的敷料都是成品,不像原来都反复使用的敷料。敷料一般分为三个房间(敷料打包、敷料制作、敷料库)属于检查包装灭菌间的辅房。
消毒供应室常用包装材料包括硬质容器(带孔储槽),棉纺织品,纸塑袋,皱纹纸,无纺布,并阐述了各包装材料的优点,应用范围,装载及灭菌方法要求等,
医用包装材料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化学指示物.
闭合式包装应使用专用胶带,胶带长短应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应,松紧应适度,
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内物品,包装,检查者工号.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及有效期,标识应具有追溯性.
1、一、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源。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用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消毒与未消毒物品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各个区域有专用抹布和拖把,不得交叉使用。
2、二、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和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
3、三、供应室工人必须经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应持有上岗证。
4、四、供应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墙上无灰尘、霉点、裂缝、蜘蛛网。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扫除。
5、五、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
6、六、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必须先用多酶液浸泡后再洗净擦干,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
7、七、下收下送配有专人分别负责无菌物品的发送、污染物品的接收。下送车有明显标志,每次收发回来应用消毒液擦拭下送车,每周用消毒液彻底擦拭。
8、八、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使用时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必须每锅进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B-D试验,排气系统正常方可使用;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所有的监测必须作好详细记录,资料保存3年。
9、九、已灭菌物品应立即存放于无菌间。无菌室应干燥通风,排气扇向外排风,室内、柜内清洁,无积灰。
10、十、进入无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
11、十一、无菌物品接收时,应检查无菌包标记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洁干燥。
12、十二、灭菌合格物品必须有明确的灭菌标识和有效期,专室专柜存放,并且有效期不得超过七天。过期或有污染可疑的必须重新灭菌。
13、十三、无菌室每天空气消毒两次,每次60分钟,并有记录。
14、十四、供应室室内组装间、无菌间必须每月做空气监测一次;各区域的物表、工作人员的手必须每月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所有的监测必须作好详细记录,资料保存3年备查。
15、十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室单独存放,并严格按照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打包封口贴有注明包装人的标识,具有追溯性。根据查询道客巴巴显示,供应室打包过程中,包内放置化学监测指示卡,封口贴上标识,注明品名、包装人,灭菌日期等内容、标识应具有追溯性。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担负着医疗器材的清洗、包装、消毒和供应工作。